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巴黎時尚博物館Musée de la Mode



對於服裝、飾品、各種設計感興趣的朋友而言,除了位於羅浮宮側翼的裝飾藝術博物館外,位於巴黎十六區的時尚博物館(Musée de la Mode),是另一處收藏豐富的的驚人寶庫,相當值得造訪參觀。

隸屬巴黎市政府管轄的「時尚博物館」,一般稱之為Musée de la Mode或是Musée Galliera,是一棟座落在花園中的十八世紀古典建築,不但建築本身就是一座絕美藝術品,館內更收藏了從十八世紀至今,超過十萬件的服裝、飾品,以及大量的古籍和設計圖,還有無數你所想像的到和時尚流行有關的紀錄及物件,藏品之精彩及豐富程度為世界第一。所有藏品除了在館內輪番常設展出外,館方也常規劃如「Annees Folles瘋狂年代」等主題性特展,或是接受其他單位的借展。





在時尚博物館內,可看到許多難得一見的珍貴藏品,依年代、主題分區整理歸類,如Jean Patou的刺繡斗篷,Jeanne Lanvin的小洋裝,Madeleine Vionnet的晚裝,roger vivier的骨董鞋等,或是Hermès、Cartier等法國經典老牌的早期作品,皆是館方花費無數心血與物力人力,從世界各地蒐羅回來的品牌骨董珍品。除此之外,也可以見到許多時裝的古畫報、老照片或是設計圖、骨董書、裁縫工具,漫步其間,讓人像是跌入了時空隧道,沉浸在濃濃的老巴黎氛圍中,又像是誤闖了法國經典老片的電影場景中,虛實難辨。整座博物館彷彿一本包羅萬象的立體服裝史,也像是一套最佳的服裝設計教材,每一個展區都令人驚嘆連連,目不暇給。




時尚博物館館方除管理館內藏品外,也經常在其他適合的場地策劃各種主題性展覽,明年便即將在巴黎市政廳內舉辦Paris haute couture(巴黎高級訂製服)大展,相當令人期待。然而,由於歷史悠久的時尚博物館本身屬於法國政府極力保存的歷史古蹟,所以建築本體常常需要進行長期或暫時性的維護整修工程,整修期間便無法外開放,除非有特展或特殊活動才會部分區域開放,因此建議大家要造訪博物館之前,可別忘了先查詢一下開放的日期和時間,才不會白跑一趟喔!

官方網站:www.galliera.paris.fr







法式悠閒──最懂得慢活的民族



根據調查指出,法國人是全世界假期最多、睡眠時間最久、花在用餐時間也最長的國家,又因屬於天主教國家,人們從羅馬帝國時代以來就認為週日(安息日)是「留給家庭及精神活動的日子」,所以法國勞動法規定企業主有讓勞工假日休息的義務,以致法國沒有24小時營業的便利超商,大多數商店週日也都不開門營業,而平日則是晚上七點左右就打烊休息。有超過半數法國民眾都認為,寧願少賺點錢,也要把假日時間留給自己與家庭,看來睡很久的法國人清醒時照樣悠哉,堪稱是最懂得慢活的一個民族。
近日隨著春神腳步的接近,四月份的巴黎開始出現零星的陽光,天氣也漸漸的暖和了起來,在這個四季分明的國度裡,枝頭上的嫩綠新芽揭示了季節的交棒,公園裡的草坪茂密成一片綠絨,連天空都顯得格外清亮。褪去厚重冬衣的人們,個個迫不及待地走向戶外,在草地上野餐、打滾;在戶外長椅上曬曬暖陽;到市集裡挑選新鮮的春季果蔬,用盡身體五感去享受春日的美好。

有花都之稱的巴黎,其實更是個「公園之都」,巴黎市區內充滿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公園以及都市綠廊,除了知名的大型公園「盧森堡公園」與「杜樂麗公園」外,還有許多中小型公園星羅棋佈整個市區,這樣充滿綠意的城市規畫,適度滿足了城市居民對綠地與空間的渴求,大都會生活的緊張與焦慮,透過舒適的戶外空間適度獲得紓發,在人與自然綠意接觸的同時,也與城市產生了另一種和諧的對話。



相較於大多數亞洲女性對陽光避之唯恐不及的態度,「曬太陽」反而是法國人最喜愛的休閒活動之一,尤其是在有陽光的日子裡,廣場、公園綠地、路邊長椅、人行橋樑、河堤等戶外公共空間,甚至是馬路中央的安全島草坪上,無不充滿了享受日光浴的人們,甚至換上比基尼曬個徹底。也有人選擇愜意的進行野餐、靜靜閱讀、彈吉他,或就只是恣意躺臥,甚麼事也不做,慵懶的度過一整個悠閒午後。
除了沒事曬太陽外,「度假」更是法國人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事情,如果因工作或其他因素導致無法去度假,對法國人而言應可列入人生悲慘事件排行榜前幾名,但是法國不流行吃到飽也沒有KTV歡唱,更不熱衷跟著旅行團集景點的旅遊活動,利用假期到海邊或山野鄉間悠閒度假才是他們的最愛。遠離都市喧囂投入自然懷抱,和家人騎騎單車、玩玩水、曬曬太陽,他們認為這樣才是能回復元氣的最佳休憩方式。
「慢活」、「慢食」的觀念在最近這幾年開始被討論,這樣的生活態度,無非是要提醒生活忙碌的人們放慢步調,用心去觀察體會生命中的美好,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看方能體悟。也許也就是因為悠閒慢活的民族性,讓法蘭西民族很能懂得欣賞與創造美的事物,而造就了巴黎這個藝術之都,下次不妨挑個週末假日,效法法國人的慢活精神,悠哉渡過休息時光,一切放輕鬆、慢慢來,細細品味生命之美,人生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嘛!

C’est la vie






( 原文刊載於 MOT 樂多新文創線上誌 )

白先生的神奇綠牆



在全球重視環保自然議題與都市居民親近自然的渴望下,除了公園和行道樹之外,自然綠意還能以何種模式走入都市水泥叢林,成為近年來建築設計的重點之一?裝置藝術家Patrick Blanc想到了好點子,利用自然植栽築起一面又一面的綠牆,取代都市建築裡呆板死硬的水泥牆,營造出一座座生機盎然的「直立式花園」。
直立式花園(Vertical Garden)的概念源自於法國的Patrick Blanc所發明的專利「植生牆」系統,此系統主要由金屬框架、PVC層、不織布毛氈層三部份組成,其中埋藏自動化輸水管線,輸送富含鹽分及礦物質的水,讓植物借此維生系統脫離地面土壤的限制,垂直向上繁衍,如此一來便可將植根不深也不需土壤的植物種於直立的牆面上。植生牆系統的金屬框架可吊在牆上也可自行直立,由於每平方公尺少於30公斤的輕量材質,所以可在任何立面上,不受限制的架構出各式各樣的直立式花園,甚至在室內也能藉由人造光源巧妙的輔助進行植生牆的設置,例如地下停車場或是大型展演場地壁面等。相較於一般傳統花園需三、五年才能見到植栽成效,植生牆系統的直立式花園通常只需一季,便可見其綠意盎然的美麗成果,因此非常適合建築景觀的設計應用。




生於1953年的Patrick Blanc,原本是位擔任法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的植物學家,對植物充滿熱忱的他,投入三十年的心力與世界各地的植物為伍,在研究過程中他發現,有許多植物不需要土壤便能存活,例如在峭壁、懸崖或岩石上生長的植物,或是僅依附在地衣苔蘚類上便能存活的植物。依據這樣的觀察心得,他認為只要供給水及養分,在直立的立面上應該仍有許多植物能存活,因此投入大量心血與時間進行研究與設計,終於開發出令人驚嘆的植生牆系統,並透過巧思裝置與設計,讓植生牆系統應用在建築景觀的設置上,創造出一件又一件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作品,植物學家也從此搖身一變,成了享譽國際的裝置藝術家。



1994年開始,Patrick Blanc便應邀在世界各地打造各種植生牆創作,2006年與建築師Jean Nouvel合作,為巴黎quai Branly博物館打造的直立式植被牆,結合建築師將建築融入巴黎地貌紋理的理念,把自然植物與人造建築巧妙融合,成為他的著名代表作。而 2007Patrick Blanc也曾應兩廳院之邀,為台灣帶來首座直立式花園,在國家音樂廳的吧台區及觀眾休息區兩側,各設計一面以台灣常見植栽品種為主建構而成的綠牆,名為「綠色交響詩」,讓大自然進入建築之中,提供觀眾欣賞音樂之餘,也能體會自然之美。

Patrick Blanc
對於植物的熱愛,從他總是染著一頭綠髮可窺見一二,這位身兼植物學博士的裝置藝術家曾笑著說:「我的姓氏Blanc在法文中是白色的意思,不過大家好像比較喜歡叫我綠先生」。無論Patrick Blanc是白先生或綠先生,無庸置疑的是,他絕對擁有帶著魔法的神奇綠手指,才能在世界各地變出一道道奇妙的美麗綠牆。




( 原文刊載於 MOT線上誌 )





巴黎設計跳蚤市集



翻開設計史,傢俱設計在工業設計範疇裡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不難在書本上與博物館裡發現令人驚艷的設計傢俱,但這些夢幻逸品似乎總顯得遙不可及,彷彿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您是否曾經夢想過,在自家客廳中,舒適的倚在Charles Eames設計的沙發躺椅上,旁邊一張五零年代的古董茶几上擺著杯檸檬汁,是剛用Philippe Starck設計的榨汁器榨出來的,頭頂上Achille Pier Giacomo Castiglion設計的Arco落地燈,散發出溫暖的光醞… 今天本文登場的主角,將讓設計愛好者的夢想不再只是夢想,睜大您的雙眼,讓我們前往巴黎的”設計跳蚤市集”尋寶吧 !

1999
年創辦至今的設計跳蚤市集今年邁入第九年,每年舉辦兩次,今年5.31-6.1在巴黎十九區運河畔為期三天的設計跳蚤市集已經是第18屆。起源於創辦人Fabien Bonillo對古董舊貨買賣感到興趣而產生的想法,進而邀請十幾個舊貨商、古董店和藝廊發起了這樣ㄧ個露天的街頭設計跳蚤市集活動,沒想到大受歡迎及好評,因此就一年接著一年舉辦。透過口耳相傳,參與此盛會的人也越來越多,甚至吸引了為數不少的外國業者共襄盛舉,今年參與的七十家展出業者中,就有四分之一都是來自其他歐美各國的業者。 在設計跳蚤市集中流動的各式商品可說是集20世紀設計品之大成,但最主要是50年代至80年代的設計傢俱,由於適逢周末假日,免費入場的市集顯的人潮洶湧,仔細繞了一圈,真是一場讓人驚喜連連的視覺饗宴,為數眾多的經典作品就這樣陳列眼前,例如北歐現代派大師Arne Jacobsen著名的蛋椅、天鵝椅、螞蟻系列單椅;義大利品牌Flos的各種著名燈具;芬蘭設計師Eero Saarinen的鬱金香椅;Peter Ghyczy的掀蓋式蛋椅等。 在此設計市集裡,除了向來不會缺席的設計名師傢俱外,也隱藏著不少會讓人眼睛一亮的藝術家畫作或小型雕塑,以及許多別具巧思的傢飾品,常讓人不禁發出會心的微笑,對其創意深感佩服。 雖然大多是二手商品,但在業者嚴選把關之下,商品狀況都相當良好,有些甚至跟全新的沒兩樣,價格卻足足便宜了30%50%不等。難怪看到許多業者一直在和客戶討論議價,忙得不可開交。



畢竟無論是針對收藏家,或只是單純想為家中添購傢俱的民眾來說,這都是帶走心中夢幻設計逸品的難得良機。而對於設計愛好者而言,更是親近這些設計品的大好機會,它們不再只是博物館和書本中的展示物,在市集中不但可以一賭他們的廬山真面目,也歡迎您觸摸試坐,輕鬆的和這些美妙的設計經典進行零距離的接觸。 此外,今年市集中也穿插了幾個販賣vintage復古風格的服飾配件攤位,無論是七零年代嬉皮風還是六零年代阿哥哥風,誇張的大墨鏡、復古花洋裝、皮包靴子、首飾配件,樣樣齊全,滿足您對復古的所有想望,無論是傢俱或衣著打扮,經典永遠不死,讓我們將復古進行到底吧! 
根據設計跳蚤市集創辦人Fabien Bonillo表示,創辦此活動主要目的並非營利,他認為設計是屬於大家的,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生活化的活動,讓更多人發現設計、親近設計,了解到設計是在生活中一種美好的存在,同時也藉此機會讓設計愛好者及專業人士們進行交流對談,未來更計畫找尋合適的室內場地,以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有地方舉辦這樣的活動。下次當您有機會造訪巴黎,漫步在花都古樸的石板路上時,也許就會巧遇這樣的設計跳蚤市集剛好在街頭熱鬧登場喲!

設計跳蚤市集官網 www.pucesdudesign.com




( 原文刊載於 MOT線上誌 )




彩虹旗飄揚的嘉年華會!



在歐陸,陽光普照的六月,是舉辦各種活動與慶典的好時光,繼夏至音樂節後,緊接而來的「同志驕傲日」,是另一個夏季節慶的重頭戲,一場會令人hight翻天的狂歡嘉年華會。


在巴黎這個廣納多元文化的城市中,充滿各式各樣的人種、生活方式,當然也少不了多元性向的人們,位於巴黎市中心的聖•保羅一帶即為著名的同志區,因此,這個同志的大節日,巴黎豈容缺席。同志驕傲日是同性戀運動的一部分,主要目的在於揭示:人們應該為自己感到自豪,性取向的多樣性是一份上天賜予人類的厚禮,性取向是天生不能任意改變的。

每年六月於世界各地舉行的同志驕傲日活動,是為了紀念1969年發生在紐約的「石牆事件」。在那個當年同性戀仍無法被接受的時代,紐約一間同志經常聚集的「石牆酒吧」,長期遭受警方的干擾與迫害,同志們累積已久的怨氣在那年62728日再度遭受警方惡意臨檢時爆發,釀成了一起多人受傷及死亡的嚴重流血衝突。此事件後,開始有人發起了保護同性戀者的活動,呼籲大眾正視同性戀者的人權,並於此後每年六月發起「同志驕傲日大遊行」,來紀念此一事件。





今年巴黎的同志驕傲日遊行於628日週六午後熱烈展開,從巴黎十四區的Denfert Rochereau廣場開始,一路行經巴黎市中心各主要大道,直到終點站-象徵自由的巴士底廣場,最後在巴士底廣場舉行熱鬧的狂歡舞會,遊行加上終點站的現場演唱會及舞會時間長達八小時,估計參與人數超過五十萬人。今年的遊行主題為「反校園同志歧視」,遊行隊伍中除了各種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團體外,也包含了關懷愛滋病的協會和醫護人員,還有許多支持性向自由的人,各以不同主題的花車方式呈現。遊行行進中有些花車會向沿路群眾灑碎紙花,噴泡沫人造雪,有些團體則是沿路發放保險套及棒棒糖,或是宣導預防愛滋的標語及小傳單,許多圍觀群眾也手持代表同性戀的彩虹旗表示支持之意。

主題五花八門的遊行花車中,除了眾多異國風打扮的團體外,還有重金屬龐克風的猛男隊伍,也有走可愛路線的粉紅兔寶寶男孩團體。步行隊伍中可見許多同志伴侶大方的牽手出席,以及帶著領養小孩的同志家庭闔家出席的溫馨畫。此外當然少不了各種奇裝異服的人:帶著羽毛頭飾走華麗誇張風格打扮的變裝皇后、著野性豹裝的辣妹、打扮成中古世紀貴族的小團體、全身赤裸只穿吊帶丁字褲的男孩,濃妝艷抹揹著巨型蝴蝶翅膀的”男姐姐”。每個人臉上洋溢著燦爛笑容,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音樂盡情熱舞,看到拿照相機的群眾,更是不忘落落大方的在鏡頭前搔首弄姿,擺出最佳姿勢讓大夥兒拍個夠。遊行隊伍中要是出現用心扮裝的參與者,圍觀群眾也不吝嗇給予最熱情的掌聲與口哨聲,歡樂氣氛high到最高點,感染了現場每一個人,絲毫不遜色於巴西嘉年華會,難怪每年的遊行都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群眾熱情參與。








遊行終了,隊伍抵達巴士底廣場,大家聚集於主辦單位架設的大舞台前,在落日餘暉下,隨著音樂盡情喊叫、擺動熱舞,為今年巴黎的同志驕傲日劃下完美的句點。今年法國共有16個城市舉辦同志驕日的活動,舉辦至今將近四十年的同志驕傲日活動目前已遍佈全球,每年六月在世界各地熱鬧登場,無論何種性向的人,都歡迎一同參與這個華麗的盛會喔!



( 原文刊載於 MOT線上誌 )




巴黎,夜的表情



搭乘深夜的班機飛抵戴高樂機場,每當飛機抵達巴黎城市上空時,只要朝窗戶往下眺望,居高臨下鳥瞰的巴黎夜景,漆黑中萬家燈火閃爍著無數光點,就如同灑滿了金色亮片的黑毧般高貴迷人,美的令人忍不住發出讚嘆。

這樣美麗的夜景,都要歸功於巴黎的城市燈光設計匠心獨具,巴黎市政府甚至規定臨街的商店,要在關門後保留櫥窗燈光,而主要大街建築物上的燈箱廣告,也有顏色、樣式、體積等要求,這些都為巴黎的夜色更增添了無限的魅力。難怪身邊的法籍旅客也驕傲的表示︰「你知道嗎?除了花都外,巴黎的另一個別名可是『光之城市』呢﹗」

另外,巴黎堪稱是世界上觀光客最多的城市,當然少不了別具特色的夜間歌舞表演,除了蒙馬特區眾所皆知的紅磨坊外,香榭大道上的麗都歌舞秀、瘋馬人體秀、及拉丁天堂夜總會,都各自擁有別具特色的表演。熱情洋溢的歌舞樂聲中,嚴格篩選的舞者們整齊劃一的絢麗舞步,搭配上精心設計的服裝及燈光佈景,這樣的視覺饗宴,絕對是不容錯過的的藝術經典,造訪花都的觀光客們,除了欣賞巴黎白天的風情萬種外,也別錯過巴黎夜晚換上濃妝後的另一種豔容。 至於巴黎最不常見的夜間活動,就屬逛街購物了,因為幾乎所有的商店都在八點鐘左右就關門了。





週五晚上10點至凌晨1點,蒙帕納斯區便會被直排輪愛好者佔領,大約會有一萬五千人聚集在蒙帕納斯車站前廣場,享受成群結隊一起飆直排輪的樂趣。沿著特定規劃的路線,由警車開路,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從身邊呼嘯而過,實在是很難不令人側目。這樣的活動每週五都固定舉辦,並開放自由免費參加,創辦人宣稱活動宗旨為「趣味」與「自由」,讓前來維持秩序的警察也忍不住踏上直排輪,把它當作交通工具,沒想到夜晚也能舉辦如此聲勢浩大的活動,只能說巴黎實在是太酷啦! 當夜幕降臨時,結束了忙碌的一天,抱著輕鬆的心情,和三五好友在餐館小聚,在酒吧小酌一番,便是巴黎人最常選擇的夜間活動,尤其是週五及週末夜晚,更是沒有理由待在家裡,所以酒館食肆總是人滿為患,因為這絕對是比回家窩在電視前當「沙發馬鈴薯」外更好的選擇。

或是選擇如同波特萊爾筆下所描述的城市漫遊者般,悠閒的在巴黎街頭漫無目地的散散步,坐在長椅上看看人來人往,看看夜空,扮演城市觀察者的腳色,欣賞夜晚的城市風景,放鬆白天緊張的情緒,何嘗不也是一種輕鬆自在的夜生活方式呢?





( 原文刊載於 MOT線上誌 )



法國夏至音樂節-用音樂合法佔領街頭的夜晚



隨著陽光的露臉、氣溫的攀升,歐陸隱隱約約透露出了夏日即將到來的氣息,為了迎接這美好夏日的來臨,法國人決定將每年的621日夏至這一天訂為音樂節,在美妙樂聲中揭開夏天的序幕。

法國夏日音樂節起源於1982年,當時的法國文化部部長的「賈克‧朗」Jacque Lang為實現「讓音樂進入大眾生活」的理想,決定將621日訂為法國音樂節,從此以後這個全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就成為一個讓全法沉浸在美妙樂聲中的狂歡節日。而這個由懂得享受生活出名的法國人所創辦的節日, 其理念很快就獲得其他歐陸國家的大力支持響應,不但造就了一九八五年的「歐洲音樂年」,往後更推及全球五大洲各個國度,目前全球同步參與這項慶典的國家與城市早已破百,音樂無遠弗屆的魔力形成了一波跨國界的文化現象,音樂節已逐漸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節慶。




法國音樂節最大的特點,就是無論表演者或參加者都沒有任何限制,大街小巷都可以是舞台,人人都可以參與。您可以在音樂廳內欣賞交響樂團演出,也可以躺在草地上欣賞搖滾樂團表演。為提倡音樂,無論是專業的或是業餘的,無論是有節目表或是即興演出的,無論是室內或是室外的,全都免費。甚至「法國音樂智慧產權協會」在當天也特別配合節日暫停一天,人人皆可透過政府單位協助,規劃屬於自己的音樂表演,合法的向大眾發表自己的作品或是演繹他人的作品。音樂節打破了空間與費用的限制,存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這一天只要漫步在街頭,簡直可以用”俯拾皆是音樂”來形容,整個城市彷彿被音樂佔領了一般,音樂類型包含了搖滾、嘻哈、電子、爵士、雷鬼、古典,當然也少不了法國的浪漫香頌,及充滿異國風情的世界音樂、民族音樂等,讓無論是喜歡哪種類型音樂的人,都可以在這個夏日夜晚獲得最大的滿足。




今年法國音樂節的慶祝主題是「電影音樂百年紀念」,根據文化部統計,法國各地共組織有1萬餘場演出,吸引的觀眾可望超過一千萬人次。法國總統府愛麗榭宮也首次參加法國音樂節活動並向民眾開放,讓民眾有機會參觀總統府並欣賞音樂表演。巴黎市二十個行政區中,平均每個區都有十場以上的音樂表演,整個巴黎城市在這個夜晚有超過兩百場的音樂表演同步進行著,每個區各有著不同特色的音樂表演。著名的羅浮宮透明金字塔下方廣場,今晚舉行了一場磅礡的交響樂演出;龐畢度藝術中心前廣場上,大家聚精會神欣賞著難得一見的蒙古傳統音樂及舞蹈;另一側的小廣場上一群年輕人隨著重金屬搖滾樂怒吼。再往前走幾步路,瞥見了一場韓國傳統樂曲的演出,而附近的雷亞樂廣場上戴著斑斕羽毛頭飾的印地安樂隊也吸引了不少人駐足觀賞;幾步之遙的小巷中震耳欲聾的電子舞曲伴隨下,一群暗黑哥德式打扮的年輕人正肆意的隨著音樂熱舞。沿著塞納河繼續漫步,河畔一條街道正舉行著「百首歌曲大家齊歡唱」的活動,當音樂響起,好幾百人無論大人小孩都開心的唱和著,現場氣氛好不熱絡,連聽不懂歌曲內容的觀光客們也情不自禁跟著節拍哼唱了起來;而市政府廣場上熱情洋溢的非洲音樂讓圍觀的群眾都情不自禁要跟著鼓聲舞動了起來。





隨後腳步一踏入瑪黑區,立刻就被鼓隊的節奏聲吸引了目光;但馬上又被不遠處充滿中東風情的民俗音樂表演拉了過去;在小酒館小歇,欣賞著女歌手充滿磁性的嗓音,讓人不需要酒精就深深沉醉,忘了現在已經是凌晨時分,音樂讓整個城市都不想睡了。 在法國夏日音樂節這天,整個巴黎,或說是整個法國,就像被施了魔法般的被音樂籠罩,樂手及民眾合法佔領了街頭,空氣中彷彿都彌漫著跳動的音符,歡樂的人群都著了魔,形成一種奇異卻歡樂的節慶氛圍。
如果您在夏天時造訪法國,不妨趁著音樂節的夜晚走上街頭,和法國人一起高歌起舞慶祝夏天的到來吧!




( 原文刊載於 MOT線上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