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aut de la rue St-Vincent,
Un poète et une inconnue,
S'aimèrent l'espace d'un instant,
Mais il ne l'a jamais revue,
Cette chanson il composa,
Espérant que son inconnue,
Un matin d'printemps l'entendra,
Quelque part au coin d'une rue......
在聖文生街的最頂端,
一名詩人和一個陌生女子,
偶遇而暫戀,
但之後詩人就再也沒見過她,
於是他寫下這首歌,
寄望那曾經與他相戀的陌生女子,
也許能夠在春天早晨的某個街角,聽見這首歌.........
這首知名的法語老歌La complainte de la butte(小丘哀歌),引言歌詞裡描述的故事背景,正是長久以來巴黎最知名的紅燈區-蒙馬特,這個令藝術家羅特列克耗盡大半人生沉溺其中的魔幻世界,無數動人傳奇在此上演,更是許多電影取景的最佳舞台,《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即是一頁以此為背景展開的動人篇章,而《紅磨坊》則道盡了蒙馬特夜生活的紙醉情迷。
朝著矗立於蒙馬特山丘上的聖心教堂蜿蜒而上,遠離教堂前遊客的喧囂,越往蒙馬特山丘裡探,藝術氣息就愈發濃厚,昔日由於山丘上房租便宜,吸引了許多藝術家進駐,和愛人在此過著窮苦卻有夢想的創作生活,許多藝術傑作都由此地的小酒館、舊閣樓裡孕育而出,畢卡索也曾居住於此,完成許多經典之作。但物換星移之後,不知今日畫家廣場上無數的人像畫家,在用自己的人生畫盡世間百態之餘,是否心中仍懸掛著藝成名就的夢想?
朝著蒙馬特的另一端漫步,天色未暗,也還未抵達燈紅酒綠的紅磨坊區,會先路過艾蜜莉工作的”雙磨坊咖啡館”(Café des Deux Moulins),這個因電影而聲名大噪的咖啡館,雖然少了穿梭其間的艾蜜莉,門口也不見神經質大嬸坐鎮的香煙攤,但仍經常人滿為患,每次路過總因人潮打消了入內小坐休憩的念頭,因為咖啡館閒逸的氣氛早已煙消雲散,據說在此享用一杯咖啡的代價已高於普通咖啡館數倍之多,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客入口是否倍感香醇呢?不得而知,但我猜想他們在店內留下的紀念照,臉上的笑容一定跟法式焦糖布丁一樣甜吧!
繼續在巷弄中閒逛,經過了男主角尼諾打工的情趣商店,刻薄老闆高里紐的蔬果店接著映入眼簾,只不過真正店名是「阿里家的優質雜貨店」,而老闆阿里是個熱情又風趣的人,和電影中的刻薄老闆可是一點也不像,伴隨著阿里爽朗的招呼聲,記憶中的電影片段和眼前所見景象真實虛幻交錯了起來,就算再下個街角巧遇艾蜜莉迎面而來也不足為奇的感覺不禁油然而生。
隨著夜幕降臨,腳步也踏入了燈紅酒綠的蒙馬特夜生活世界,路邊小酒館裡人聲鼎沸,街頭上總不乏尋樂的人群笑鬧,紅磨坊一帶的夜總會紛紛點上炫麗霓虹燈光迎賓,專業的舞者們也即將粉墨豋場,用熱情洋溢的康康舞擄獲你的眼,用醉人香檳迷惑你的心,畢竟憂鬱不是法蘭西民族的特點,既然蒙馬特的日與夜都如此迷人,何不把握當下盡情狂歡享樂?
C'est la vie!這才是人生啊!
INFO:
◎ La complainte de la butte(小丘哀歌)
由Jean Renoir寫詞Georges Van Parys譜曲,為Jean Renoir1955年的電影French Cancan而作,Cora Vaucaire演唱,紅磨坊原聲帶也有收錄此曲,由Rufus Wainwright演唱。
聽小丘哀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z-4ab9i16Q
◎ 蒙馬特(Montmartre)
位於巴黎北邊,範圍以第18行政區為主,以下地鐵站可達Anvers、Pigalle 、 Blanche、 Abbesses、Lamarck — Caulaincourt 、 Jules Joffrin.
◎ Le Bateau Lavoir(譯:洗衣船,畢卡索工作室)
13 Rue Ravignan (Place Emile Goudeau) 75018 Paris
◎ Moulin Rouge (紅磨坊)
82 boulevard de Clichy 75018 Paris
◎ Café des Deux Moulins(艾蜜莉工作的咖啡館)
15 rue Lepic 75018 Paris
◎ Maison Collignon (高里紐的蔬果店)
53 Rue des Trois Frères 75018 Paris
◎ Palace Video (尼諾打工的情趣商店)
37 boulevard de Clichy 75009 Paris
( 原文刊載於 cue.電影生活誌 4月號/2010 試刊一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