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多年前的一個假日午后,漫步巴黎街頭閒晃,一回神已迷失在左岸區的狹小巷弄間,正試圖要走出迷宮的同時,眼神被某電影院的海報給吸引了過去,是楊德昌的《一一》!驚喜之餘旋即購票入場,在異國偌大的影院裡,隨著電影劇情起伏,彷彿跨越時空回到了熟悉的台灣社會,但身處於金髮碧眼的觀眾群中,看著中文發音法語字幕的螢幕,卻產生一種虛實交錯的奇異感。近幾年來,又陸續看了好幾回《一一》在法國電視上的播映,也參與了幾次法國友人們對Edward Yang《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與《一一》的熱烈討論,看來楊德昌所建立的獨特影像語彙與風格,超越了語言和文化的隔閡,挺對法國佬的胃。
今年巴黎的冬季異常寒冷,白雪紛飛的十二月,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La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與文建會聯合舉辦的「楊德昌回顧展」,儼然成為寒風中外出的一大動力,再強的風雪,也不容錯過12月8日的開幕夜,因為只有在此夜,能一賭楊德昌未能完成的遺作武俠動畫短片「追風」。開幕夜當晚可說是人人迎風雪而來,只為追風!在「追風」短短幾分鐘的剪輯影片中,包含了片中主要人物造型及武俠片場景,極為細緻的呈現了古代建築和城市樣貌,讓觀眾有走入清明上河圖般的中國畫之感,而與動畫片段交錯的,則出現了成龍擔任武術指導的工作現場畫面,以及大家熟悉的,楊德昌工作的身影、帶著笑的面容。
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主任Jean-François Rauger受訪時表示,楊德昌是台灣新浪潮電影發展的代表人物之ㄧ,先後曾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及《一一》獲得南特三洲影展和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獎,是法國電影愛好者絕不陌生的傑出導演,在80年代許多電影人觀看電影的方式皆受到楊德昌影響而改變,對如此具影響力的導演,曾在法國公開上映的卻只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與《一一》兩部作品,甚為可惜,因此電影資料館認為有必要藉由此回顧展的舉辦,向更多人介紹他的作品,在這次的楊德昌回顧展中,將完整播映他生前所拍攝之8部影片,並由世界電影基金會斥資協助, 將1991年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4小時完整版影片,進行修復和重製拷貝,並於回顧展期間完整播放。
另外,配合回顧展出版的《楊德昌的電影》(Le Cinéma d'Edward Yang)專書,由法國『電影筆記』(Cahiers de Cinéma)雜誌前主編Jean-Michel FRODON撰寫,介紹了楊德昌的生平及當時的台灣電影發展概況、並深入研究他的創作理念及其影片所展現的美學課題,還收錄了全部電影作品的劇照及導演的漫畫手稿,讓歐洲觀眾可以更加深入認識楊德昌及其影作。
雖然楊德昌導演已於三年前追風而去,但他留下的經典影作,卻已滯停在所有觀眾的心中,永遠留在光影時空裡。
《一一》劇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